• 2025-04-01
  • 游学纪闻

编者按:随着新一季EAP项目申请的启动,我们汇集了一些参与过校际交换项目的同学的经历,希望为计划出国交流的同学们提供实用的建议和帮助。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深入了解异国的风土人情、顶尖学府的学术风貌,以及如何融入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一起开启探索世界的旅程吧!

受访者简介

陈思逸,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国际传播方向硕士生,2024年春季学期通过北京大学EAP项目前往瑞典隆德大学交换学习。

隆德梦启:北欧之光的召唤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马尔默那间温馨小屋的窗棂上,暖黄色的烛光还未完全熄灭,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昨夜美食残留的香气。我仿佛还能听到室友们带着不同口音的英语彻夜长谈的余音,似乎还能看到法国朋友烤的小可颂金黄酥脆,意大利朋友做的披萨芝香浓郁,荷兰朋友做的鱼类菜肴色泽诱人——这些记忆的片段,就像不同色彩的丝线,共同织就一幅记忆画卷,将我带回那段异国时光。

选择隆德大学,源于一次与朋友的偶然聊天。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朋友的一句对隆德大学的夸赞,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让我的心泛起了层层涟漪。我渴望体验不同文化,在北欧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宝藏。当我打开隆德大学的官网,看到为交换生提供的精美且完整的课程介绍时,我仿佛感受到几千公里外白雪皑皑之处,一所高等院校正张开温暖的怀抱向我召唤,于是毅然决定将隆德大学作为我文化寻宝之旅的目的地。

申请征程:雪国准入的拼搏

申请隆德大学的过程可以说是一场马拉松。我精心准备材料,定制课程计划,参加线下面试,与同样申请交换的同学交流经验,不敢有丝毫马虎。递交申请后的几个星期后,我顺利地拿到offer,心中的一块大石落地。接着就是签证申请,去大使馆录入指纹,我的手指微微颤抖的场景仍历历在目:那块电子感应屏幕记录了我的指纹,也记录了我对于那未知国度的紧张与期盼交织的复杂心情。11月底,我拿到了为期6个月的居留卡,仿佛看到瑞典那片神秘的土地在向我招手。这张居留卡,是我通往奇妙之旅的通行证,也是我努力的见证。

参观卢浮宫


租房寻暖:异国港湾的觅得

找房子,是我在瑞典生活面临的第一场“硬仗”。学校不保证交换生有宿舍,我只能自己校外租房。瑞典的租房平台效率低下,我在社交平台上寻找房源,过程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直到还有一周多要去瑞典时,我的房子还没有着落,这时的心情用烈火烹油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然而,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我在Facebook上看到一个房源,房东是一位荷兰女士和她的意大利男朋友,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房东发了一封长长的介绍信,在信中,我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包括我的专业、交换目的以及对瑞典文化的热爱和期待。愿意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租来的房子,积极融入当地社区。也许是被我真诚的表现打动,房东很快回复了我,我们约好线上视频看房。缘分让我们相聚,我们聊得很开心。她向我询问中国的生活,我也向她了解瑞典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色。她和她的男朋友热情地介绍房子的各个角落,还告诉我哪些地方可以摆放物品,还为我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拍胸脯表示如果我需要任何帮助,随时可以找他们。我想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种在异国他乡弥足珍贵的温暖,足以融化坚冰,为马尔默带来春意。

和房东聚餐吃火锅

隆德岁月:学术雪乡的成长

当我真正踏入隆德大学后,我发现它对国际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照顾周全得超乎想象。学校方面为我们组织为期一周的新生破冰活动为我们提供了解瑞典当地文化或者是加入community的机会。课堂上,老师专门提出,希望大家在课堂上用英文交流的时候尽量使用简洁简单的词语,以沟通为首要目的去进行发言。以英语为母语的同学,应该更多的把在课堂上发言或者回答问题的机会,让给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同学。隆德大学的学习生活打破了我对传统课程设置的认知。一个学期分为三个学段,大部分人每学段只修一门课程,课程安排不以周为周期,一门课程每周可能要上4-5节。与国内的大多数综合性的大学的要求不同,隆德大学对跨专业学生接受度较低,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先修学分以及专业准入要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里对学术专业性的重视,就像一个严格的守门人,只允许符合条件的人进入知识的殿堂。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去适应,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我选修了发展研究和性别研究两门课程。在课堂上,每一次讨论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每一个观点的交流都是一次知识的升华。通过课程学习,我对北欧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就像一只小鸟,在知识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

国际化课堂 同学讨论随意但专注

隆德大学图书馆

住在马尔默,学校在隆德,每天早上坐火车去上学,这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旅程。火车穿越瑞典南部广阔的田野,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像金色的海洋。偶尔能看到散落的农舍,烟囱里冒出袅袅青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远处是连绵的山脉,山顶上覆盖着皑皑白雪,与蓝天相映成趣。车上都是背着书包的学生,大家安静地看书或讨论问题,形成一幅宁静而美好为的画面。我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风景,心中既有寂寥的风声,又默默长出希望的绿芽。火车的轰鸣声仿佛是我内心的鼓点,激励我去探索这片陌生的土地。每一次火车的晃动,都像是在提醒我,我正在经历一场独特的人生旅程。

从马尔默坐火车去隆德上学

交换硕果:北欧之行的馈赠

6个月的交换生活中,我经历了无数个第一次。从独自寻觅住所,到踏上跨国之旅;从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展开交流,再到适应风格迥异的课程制度,我变得越发独立和自信。我学会了在语言不通的困境中解决问题,仿佛在黑暗里探寻到了一条通往光明的路径。我明白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也懂得了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就像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这次交换开阔了我对于职业规划的设想。从前的我更像是局限于某个领域的求职者,交换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让我转变为一个短期有目标、长期不设限的人。我希望从事国际性业务,不再局限于互联网或媒体等特定领域,只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他人的期盼而生活,而是愿意尝试各种感兴趣的领域,在兴趣与价值的激励下丰富自己的认知,在宽广无垠的人生赛道上无拘无束地奔跑下去,用一生去学习,去践行,去做自己。若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交换经历,“奇妙”一词当之无愧。在瑞典的这6个月,无论是生活的琐碎点滴,还是学习的种种体验,皆充盈着惊喜与意外。我邂逅了诸多曾经无法想象之事,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了奇妙的联系,深切感受到世界的多元与复杂。每一次的不期而遇,每一个全新的体验,都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镶嵌于我记忆的浩瀚天空。恰似一场梦幻般的旅程,我于其中不断地探索、发现,并实现成长。

迷雾中的隆德校园

感激学校提供的交换机会,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申请国外院校的机会,也不仅仅是一份能支持我生活的奖学金,更是一份给予我从西北小镇走出去的勇气,尤其是对于像我一样攻读国际传播相关的学生来说,唯有真正踏出国门,置身于那些拥有不同肤色、操着各异语言的人群之中,方可真切地将文化交流的价值具象化,深入地体会到我们平日里所认为的欧洲一体文化内部潜藏的差异,进而思考中国声音在国际宣传领域所存在的空白以及开展更具针对性文化宣传的诸多可能。借助此次交换经历,我深深地洞悉了国际传播的内涵与价值,也强烈地意识到国际交流在学业以及人生旅程中的关键意义。我由衷地期望更多钻研国际传播相关专业的同学能够拥有走出国门的契机,去亲身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同时,我将带着这次交换的收获,在未来的学业和职业道路上勇敢前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也希望我的故事能激励更多的学子勇敢地迈出走向世界的步伐,拥抱那充满奇妙和惊喜的未知世界。

在阿姆斯特丹河边

离开瑞典,皑皑的山脉,金黄的麦浪,温暖的烛光,以及热情的室友们,都成为了我心中永恒的美好记忆。怀念在瑞典的每一个清晨,阳光洒在雪地上的晶莹,怀念那充满故事的火车旅程,怀念与朋友们一起分享美食的夜晚。瑞典,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梦。

交换小TIPS

建议去隆德交换的同学在申请学校宿舍的同时,一定要根据学校建议去AFB网站排队租房,因为学校不保证国际生宿舍且AFB是校方合作房源会给新生优先分配权。租不到房可以考虑通过上一次交换的同学加入中国学生二手群,找转租便捷安全。希望大家都能顺利在寒风凛冽的北极圈找到自己的温暖小屋~



采写丨刘瑗蔚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编辑丨么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