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
卡塔尔的夜洋溢着明黄色的温暖;
卡塔尔有碧蓝如洗的天空与大海;
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之美让你如同置身童话;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是因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你会爱上这个国家……
穿着Abaya的姑娘
女生似乎永远都抵不过漂亮衣服的诱惑。
来卡塔尔之前也做了一些功课——尽管这个国家在整个伊斯兰世界中已经算相对开放的了,但对女性穿着还是会有一些限制和要求,譬如穿衣不能露出臂腿。因此,在中阿跨文化交流之路项目开幕式那天,我特意穿了一条较为保守的正装裙,里面还配了黑色长袜,心想万无一失了。然而,这一在中国再普通不过的正装穿着却在卡塔尔大学造成了一点儿小风波。当时才知道,由于卡塔尔大学是男女分校制,即男生和女生都有自己独立的校区,且双方平时不被允许到对方校区;即便某些院系是共享同一座教学楼,男女生也是分别在不同楼层上课的。因此,女生一旦在男生校区,其衣着要求十分严格。也就是说,着正装裙是不合适的。然而,开幕式之后的行程便是前往男生校区参观校园。那么,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巨大的Cultural Shock,也是在当时比较紧急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挑战。
特别感谢Ghina,一位美丽的黎巴嫩姐姐,同时也是这次项目卡方的负责人,帮我借来了一身阿拉伯黑纱袍Abaya,并耐心教我如何穿这身女性穆斯林的传统服饰,最终问题得以很快解决。这一意想不到的文化体验,是我与Abaya真正亲密接触的第一次。
村里的小花跟大家Say Hi
在此之前,看过很多穿着Abaya的阿拉伯姑娘的图片,印象也只停留在其黑漆漆的一身袍子,总觉得大都千篇一律,甚至还暗自为其惋惜。这么漂亮的姑娘却只能将自己曼妙的身材、迷人的秀发全部遮掩于一身肥大的黑袍里,有些甚至还会戴着黑色面罩,全身只露出一双眼睛。紧接着再用自己那些有限得可笑的知识批判一番,说这是性别压迫、是伊斯兰世界的父权压迫,尽管自己对伊斯兰文明知之甚少。现在想想,是够幼稚与愚蠢。很多事情,只有当你俯身去了解去尝试去感受之后,你才会对其有最直观但同时也多是最理性的认识。
首先,Abaya本身制作的精美,是很难通过平面化的JPG格式来体现的。以我那天所穿那身为例,其袖口的花朵刺绣精致到连花蕊都清晰可见,丝质的面料触感也非常舒服。后来在Souq,也就是这里最大的阿拉伯风情集市,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Abaya,刺绣、薄纱、亮片等种种现代服装设计的潮流元素都在这所谓的“大黑袍”上有恰到好处的体现,我相信以最苛刻的审美眼光来讲,也很难说Abaya不是伊斯兰文明的艺术品。那我们又基于何种自信能去评判她们的穿着不是一种展现美的方式呢?
此外,对伊斯兰教以及对卡塔尔这个国家风土人情的不了解,也会形成一些刻板印象,譬如这里女性一定都要穿Abaya。然而,并非如此。我们的卡塔尔朋友中,有全身cover的优雅女神Ghada和Lulwa,有不穿Abaya只用头巾包头的Yasmin,有穿着打扮完全和我们无异的Luliya;诚然,她们都是虔诚的穆斯林。当我和Luliya相熟后问及她这一问题时,她的回答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It’s just personal preference. I’m a good Muslim, though I don’t cover.” 因此,这是她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无论穿不穿Abaya,都应该被尊重。
和她们的故事
在卡塔尔的那些日子里,我们一行人几乎每天都在感动于这些卡塔尔大学朋友们的热情,那日下午茶时光,和子寅学长感叹:“简直是每天分分钟刷新对阿拉伯人的无限好感!”他笑笑说,卡塔尔这里是最热情好客的,我们很是幸运了。
的确。Nada和Duha是我在卡塔尔认识的最好的两个朋友,也是我卡塔尔此行最大的惊喜。Nada是卡塔尔本地人,特别开朗健谈,语速极快。我们总开她玩笑,说她有一种Local Queen的自信,经典语录便是“We are rich people. Our Qatar has lots of money.” 说真的,这还是我见过的第一个人能把这些话说得这么理直气壮你还无从反驳的……总之是很明媚的一个姑娘啦。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卡塔尔这个国家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卡塔尔本地人只占到全国人口的20%左右,但其社会仍旧是井然有序、蒸蒸日上的,可见其社会的包容弹性。Duha是苏丹姑娘,但自出生起便生活在卡塔尔了,笑起来一口白白的牙齿,特别可爱,关键是她老喜欢给我拍照……
游轮之夜
她们是真真切切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通过她们的视角与口吻,你会发现伊斯兰教对她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国家的面貌又是如何。印象特别深的是Nada和我谈及她的宗教信仰时满脸的认真,她对很多人好像都觉得她们的信仰是危险恐怖的而感到痛心,她希望我回国后能跟更多人介绍她们的文化、更加真实地了解她们并接纳她们的信仰。“We are born to be a Muslim. That’s true. But when I grew older, I did learn a lot about Quran myself and then I figured out this is really a good religion.” 这些话,让我想起我系孙飞宇教授在毕业典礼上的一次讲话:“社会学的温柔之处,就在于它会环顾四周,发现并试图理解那些不言而喻的存在之现象。”这里倒不仅仅是局限于社会学了,当我们对周遭均信服的一种价值体系顶礼膜拜的同时,也有自己之于为何的发问与思考,我想这种理性精神是跨越宗教信仰、种族国籍、语言文化等诸多外在客体了。
总的来讲,如果说每天在卡塔尔大学的Lecture是学术上的交流的话,那与她们的朝夕相处才是真正亲近伊斯兰世界的难得机会。关于宗教关于贫富关于她们对世界的看法,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在这里都会觉得自己浅薄。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就是那晚去当地女孩家里开Girls’ Party 时大家嬉笑谈天,Nada问我她们最好奇的就是猪肉是什么味道,跟她描述起来简直是世纪难题呀!所以,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心平气和地交流呢?这里的确有很多禁忌,但温情地看待这些她们生活中的习以为常,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吧。
我和我最爱的姑娘们!
沙子里的青春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沙漠与大海相连,不知为何,觉得很感动,有种生命归属之感。
Omar,一位高大帅气的巴勒斯坦哥哥,和Duha一样也是自出生便生活在卡塔尔了,是卡塔尔大学的学生,也是我们的朋友,这次沙漠之行便是他陪我们的。我们一起在沙漠里奔跑,并肩看夕阳,满嘴沙子依旧可以随风开怀大笑,人生能有几回如此时光与经历呢?他给我讲了很多他家里的事情,他口中那个心心念念却从未去过的故乡,他祖父看到曾经家园的照片便泪流满面的故事……关于巴勒斯坦,关于战争,我们或多或少都了解一点,但不免总停留于冷冰冰的新闻字句。但听他缓缓叙述的那一刻,一切便真实到有些残酷了。我无法安慰,因为我自己也能感受到那种哀伤、无奈。他说他最喜欢一个人来沙漠,放空自己的那种感觉反而像是为自己充电,可以很乐观很努力地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所幸,他说他现在很幸福,他的家人们也都很幸福。
大漠中的我和帅哥Omar
在卡塔尔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时间似乎都浓缩在这些日子里。回国后我和朋友说,我觉得自己可能适合生活在海上或者沙漠,生活不用太拥挤,需要自由,万事都简单随性而来。谁知道这也许不仅仅只是一句玩笑呢,因为我真的很想念我摸过的那位臭臭的骆驼先生……
当当当!这就是我的骆驼先生!闪亮登场!
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爱CAMEL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