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31
  • 游学纪闻

编者按:随着新一季EAP项目申请的启动,我们汇集了一些参与过校际交换项目的同学的经历,希望为计划出国交流的同学们提供实用的建议和帮助。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深入了解异国的风土人情、顶尖学府的学术风貌,以及如何融入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一起开启探索世界的旅程吧!

受访者简介

高瑞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21级本科生,专业方向为社会学系。2024年春季通过北京大学EAP项目前往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进行为期四个月(1-6月)的交换学习。

逐梦起航,憧憬中瑞典绮境

瑞麟申请EAP项目的初衷,主要源自于对多元文化和学术环境的深切憧憬。瑞典是个发达且充满魅力的国家,以其男女平等的观念、高福利的社会制度、神秘而壮丽的极光,深深地吸引了瑞麟的目光。而在众多瑞典的高等学府中,瑞麟选择了乌普萨拉大学作为她的交换院校。这座位于瑞典中部的古老学府,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更以其宁静致远、多元开放的校园环境,成为了瑞麟心中的理想之地。她渴望在这座城市中,远离都市的喧嚣,让心灵在自然的怀抱中悠然舒展,真正地融入瑞典的文化氛围,真切地触摸这个国家的脉动。

初到瑞典,那边的雪在灯光下是blingbling的

同时,身为社会学系的学子,瑞麟对瑞典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与热切的探索欲。她热切期盼通过此次交换学习的机会,能够亲身沉浸于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深切体会瑞典社会对于个体的高度尊重、日常生活中流露出的细腻温情以及种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些珍贵而独特的经历,无疑会为她深入理解瑞典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深刻的洞见。

瑞典街景

面对即将到来的瑞典交换之旅,瑞麟的心中洋溢着无尽的期待与憧憬。她热切地渴望在旅途中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聆听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生活哲学,让心灵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得以滋养与成长。尤为重要的是,她希望自己能够深度融入瑞典人的日常生活,亲身体验那份真实而纯粹的生活状态,感受瑞典社会独有的文化氛围与人文关怀。

实践探秘,文化回响与共鸣

乌普萨拉大学特别为交换生们规划了一系列专业课程,并设有严格的学分上限,每位交换生最多可选修三门课程。在相关的制度安排下,瑞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精心挑选了《生态心理学》(Perspectives on Climate Change: Ecopsychology, Art and Narratives)、《瑞典社会文化与日常生活》(Swedish Society and Everyday Life)以及《实用英文》(Practical English: Oral and Written Produc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三门课程。

在《生态心理学》课堂上,瑞麟仿佛踏入了一个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世界。这门课程不仅引导她探索如何以艺术为媒介,传达对自然界的深切热爱与自我情感的细腻表达,更以其丰富多元且充满挑战的作业激发了她的学习热情。尽管课程作业繁重,但每一项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与创造的喜悦。瑞麟深入研究鲸鱼搁浅的生态问题,这一课题不仅让她对海洋生态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进一步增强了她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而最终的绘画作业,更是让她有机会将所学所感凝聚于画布之上,创造出一幅饱含深情的作品。

生态心理学课程最后的小组绘画作业

这样的课程内容,对于瑞麟而言无疑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既充满专业性,又不失趣味性,让她深感新奇与满足。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课程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向每位同学分发向日葵种子。而在瑞麟即将结束交换生涯之际,这些种子已经破土而出,绽放出嫩绿的生机,她将这份新生的希望托付给仍在瑞典生活的室友,希望这份绿色的生命能在异国他乡继续茁壮成长,为大家带来阳光与美好。

图片

向日葵的成长日记 瑞麟即将离开乌普萨拉的时候,向日葵茁壮成长

《瑞典社会文化与日常生活》课程则为瑞麟打开了一扇深入探索瑞典社会全景的窗口,从独特的奶爸文化到社会的各个细微之处,都让她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通过亲身参与的田野调查和播客创作任务,瑞麟与同学们一同深入瑞典的社会肌理,体验并记录下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细节。在播客制作过程中,他们采访了一位在当地经营菜馆的上海阿姨。阿姨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人在瑞典长期居住所经历的种种挑战与适应过程。他们了解到,在中国,人们往往会比较勤奋地投身于工作之中,而在瑞典,当地人则更倾向于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享受闲暇时光,如午后悠闲地品茶、在咖啡馆与朋友畅谈等。这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中国快节奏的社会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部分华人可能在融入瑞典这种相对宽松的生活节奏时感到一定的困难和不适应。

在参与这些课程实践的过程中,瑞麟不仅深化了对瑞典社会的认知,还切实提升了自己的采访与写作能力。通过亲身采访,她更加深入地领略了瑞典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实践中的所学所得,又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她的知识体系。这一系列经历,不仅是一场文化的交融之旅,更是瑞麟个人成长与自我提升的宝贵契机,共同编织成一段充满奇妙与收获的体验。

怀揣着进一步提升自己英语水平的明确目标,瑞麟选择了《实用英语》作为自己的最后一门选修课。尽管身处异国他乡,已经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外语环境中,但她深知系统地学习语言对于提升学术研究和日常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在这门课程中,她惊喜地发现自己能够自信地脱稿、独立完成两次英文演讲,而她精心准备的PPT和演讲内容还获得了大家的高度评价,这为她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演讲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联,还特别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从而让同学们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瑞麟意外地发现学校内藏着一个别具一格的自习室。这间自习室设备完善,其中一面墙竟然全放满了植物,为学生们营造出一种舒适自然的学习氛围。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里还设有供学生躺卧休息的区域,舒适度满分。自习室顶部更是设计成了星空的样式,让人仿佛置身于浩渺的夜空之下,足不出户就能仰望满天繁星,这样的学习环境让瑞麟感觉每一次在此学习都是对自己的一种奖赏,无比惬意。

乌普萨拉大学的星空自习室

除了紧张的课业,瑞麟还积极投身于学校的运动社团中。该社团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运动活动,供学生们选择参与。瑞麟不仅参与了排球、篮球等团体项目,还加入了徒步、游泳等个人活动。在课业之余,她通过这些运动活动放松身心,尽情享受着汗水挥洒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为生活增添了无限活力。

情谊筑梦,生活点滴皆温馨

在瑞典的交换学习期间,瑞麟最为铭记于心的,是与室友们共度的那些温馨时光。尤其是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大家聚在一起,或聊天、或分享各自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故事,这样的场景成为了她心中最宝贵的回忆。回想起与日本室友以及希腊女孩Zoe的初识,尽管起初彼此间还带着些许羞涩与矜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之间的关系却日益亲密,相处的每一刻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瑞麟和朋友们的聚餐

有一次,来自比利时的室友Emma身体微恙、偶有咳嗽,瑞麟特地前往当地的中国超市,精心挑选了银耳,并亲手熬制了银耳汤,与室友们一同分享。当她将这份满载心意的汤品递到大家手中时,他们纷纷对银耳那独特的口感表示好奇与赞叹,更惊喜于它缓解咳嗽的神奇功效。这些点点滴滴,不仅让瑞麟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怀,更让她意识到,定期与朋友们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是维系情感、增进友谊的不可或缺之举。

瑞麟经常去的亚洲超市

瑞麟煮的银耳汤

同公寓的一位荷兰男生同样展现出了极大的友好与热情。当得知瑞麟计划前往荷兰旅行时,他的兴奋之情甚至超过了瑞麟本人。他不仅热切地邀请瑞麟前往他的荷兰老家观光,还精心准备了一份详尽无遗的手写旅游攻略,其中特别推荐的当地海鲜市场,极大地丰富了瑞麟的荷兰之旅。而在日常交流中,通过瑞麟的介绍,他开始对中国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充满了向往。在瑞麟即将离开瑞典之际,这位荷兰男生更是深情地写了一封长信,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这段异国友谊的珍视与不舍。

另外,在《生态心理学》的课堂上,瑞麟还有幸结识到一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女生,她性格阳光开朗,率真直爽,给瑞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交往的加深,两人逐渐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她们一同前往当地的小影院观影,共享美食,每一次相聚都充满欢声笑语。这位哈萨克斯坦的朋友展现出的友善与无私,让瑞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愉悦,这样纯粹的人际关系让她倍感珍惜。后来,当这位好友来到上海旅游时,遗憾的是,瑞麟因故无法亲自陪同,无法尽到地主之谊。尽管如此,她依然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热情地向好友推荐了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和美食,共享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友谊。

图片瑞麟和哈萨克斯坦的朋友交换礼物

回顾在瑞典的日子里,瑞麟与朋友们共同创造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她们一同探访充满艺术气息的瓷器店,也在绿意盎然的草坪上享受悠闲的午后时光,还有那些关于各国文化交流碰撞的趣谈,都成为了瑞麟心中无比珍贵的记忆片段,温暖着她的心房。

瑞麟和朋友们一起滑冰

春天,瑞麟和室友们在草坪野餐

除了温馨交织的人际关系外,瑞麟还在尽情拥抱闲暇时光,着手装饰自己的小天地。在这段宝贵的独处时间里,她不断地进行自我对话,探索内心深处的声音,思考着什么才是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图景,什么才是未来想要成为的自己。渐渐地,她意识到,自己更加向往的是那种充满生活仪式感的日子,而非仅仅沉溺于物质的堆砌。瑞麟坚信,真正的高品质生活源自对日常的精心策划与经营,它关乎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与选择。因此,在学习之余,她开始认真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居住环境的选择。她渴望找到一个能够让自己心灵得到栖息的小窝,即便面积不大,却能够比那些冰冷的商业化大房子更加贴近她的内心需求,给予她更多的温暖与归属感。对瑞麟而言,生活的真谛恰恰在于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瞬间。

宿舍门口的日落

独自欧游,艺术与文化体验

在交换学习的期间,瑞麟的足迹遍布了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而对她产生深远影响的,莫过于独自游历挪威及欧洲各大都市的经历。尤其是在艺术馆、美术馆与博物馆的沉浸之旅,让她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旅行不仅让她体会到独自旅行的乐趣,更让她深刻感受到了欧洲艺术的独特魅力。

瑞麟在荷兰的梵高美术馆

瑞麟在德国看樱花

瑞麟还分享了自己在旅游过程中的习惯:每当抵达一个新的国家,她总要先寻找当地的中餐馆,以满足自己的味蕾。在德国与荷兰,她惊喜地发现,那里的中餐厅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质不错,即便是隐匿于小区深处,也能找到味道纯正的佳肴。然而在瑞典,这样的中餐厅却显得尤为稀缺,因此她更多选择亲自下厨,烹饪自己喜欢的中餐,以此慰藉自己的思乡之情。

谈及文化冲击,瑞麟特别提到了北欧,尤其是瑞典独特的奶爸文化。她发现,瑞典社会对于家庭生活和育儿的重视程度远超她的想象。在瑞典,育儿不仅仅是母亲的责任,父亲同样被赋予了重要的角色。为了提升父亲们的育儿能力,瑞典甚至设有专门的父亲育儿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旨在教导父亲们如何更好地照顾孩子,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如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瑞麟觉得,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助于提升父亲们的育儿技能,更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重要性。

更为令人惊讶的是,在瑞典的产假制度中,基本上是男性留在家中照顾孩子,而非外出工作。这一现象无疑打破了传统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印象,让父亲们有机会亲身体验育儿的艰辛与乐趣。瑞麟注意到,这样的文化在瑞典社会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支持,父亲们也都乐于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所以在游乐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瑞麟经常能看到爸爸们带着孩子玩耍、学习的温馨场景。这些所见所闻让她深刻感受到瑞典社会中男性对育儿责任的强烈担当意识。在她看来,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有助于提升家庭的整体幸福感,更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雪天依旧出席的父亲和baby

拥抱挑战,成长与蜕变之旅

在交换学习的历程中,瑞麟面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如何迅速调整心态,以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初到异国他乡,宿舍的暖气系统不尽如人意,加之与维修中心的沟通障碍,使得她的居住环境显得格外清冷。更添一份困扰的是,抵达瑞典时恰逢极夜,漫长的夜晚与迟来的黎明,无疑给她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了有效调整心态,瑞麟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她利用闲暇时光,游历周边的城市,细细品味每个城市的独特韵味与风格特点,试图从中汲取灵感与力量。此外,她还常常漫步于附近的森林之中,沉浸于大自然的怀抱,让心灵与新环境建立起深厚的联系,以此缓解内心的压力与不安。

瑞麟在乌普萨拉的森林徒步

这段交换经历不仅让瑞麟学会了如何精准把握自己的生活节奏,合理安排日常时间,避免拖延,更让她在面对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碰撞与反差后,变得更加独立自主。她学会了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中寻找乐趣,如何在挑战中不断成长,这些宝贵的经历无疑将成为她人生旅途中一段难忘的回忆。

交换小Tips

1. 由于瑞典的饮食环境与国内有所不同,建议肠胃不太好的同学提前准备一些肠胃药和易消化的食物,如小馒头等,以备不时之需。

2. 对乌普萨拉大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B站的官方账号了解学校宿舍、校区环境、交通系统等相关信息。


采写丨么佳华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编辑丨么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