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7-05
  • 人物专访
  • ghzhb

北京大学优秀留学生毕业生专题报道

【编者按】

每一位初入异国他乡求学的留学生,都会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与碰撞,面对各种不确定的环境适应问题,如何以更多元、包容、开阔的格局对待全新的异国学习生活,始终保持一颗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获得更多、更好的体验与成长,这无疑是当前国际化潮流下,优秀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而一所大学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学子对新时代发展的关注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今年的“毕业季”如期而至,北京大学留学生办公室特别推出题为“拥抱多元、互学互鉴,打开格局看世界”的专题报道,挑选一批优秀的留学生毕业生代表,讲述他们的“中国故事”。他们在高校多元文化环境中互学互鉴,在充满时代挑战的工作岗位上打开格局看世界。他们有的已在中国就业,加入国内发展势头良好的一线互联网科技公司;有的加入国内外高校的教师队伍,成为一名“浇灌学术花朵的园丁”;还有部分同学虽然回国就业,但依旧从事与中国各行各业相关的专业工作,成为了一座座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

他们将讲述自己如何走出“舒适圈”,经历不被理解的尴尬和信念不同的误解,成功与多元文化圈和谐交融,从而认识到开放思想、拥抱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大家,如何在全球拥抱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发展的时代课题中,坚持打开格局,以多元视角看世界,储备多样化的知识和技能,书写自己的“畅意人生”。

心怀诗意,脚踏实地

——记北京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泰国留学生洪健城


留着清爽的短发,穿着休闲服的洪健城,笑容里透着曼谷阳光的味道,一年多的职场生活并未带走他身上独属于校园的“少年气”

本科毕业时的洪健城

努力与坚持

与中文为伴

来自泰国的洪健城说着一口漂亮的中文,听上去和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没有什么区别,这都取决于他曾经的不懈努力——坚持学习中文已有十个年头。

在洪健城十六岁的时候,学校规定文科生必须选修第三语言,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有日语、法语、汉语三种选项。那时,“汉语热”在泰国刚刚兴起,国内宣传未来的中国会有更广阔的市场,他觉得学习中文可以有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于是下定决心要学好汉语。高中阶段的汉语学习对洪健城来说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非常享受学习汉语的过程,也逐渐喜欢上了这门古老的语言。

之后,他还参加了在泰国举办的“汉语桥”比赛,当时他的汉语水平有限,因而止步于泰国总决赛,但他更大的梦想是亲自来中国比赛。因为他被这个比赛的名称所深深打动——汉语桥。在参加完比赛后,当时汉语水平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洪健城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来中国读书,成为中泰两国的桥梁,做中泰文化的使者。

当洪健城决定选择来中国读书时,他的家人却持保守态度,希望他能慎重选择。去年毕业时,洪健城的家人参加了他的毕业典礼,他们看到了北大古典却又“活力十足”的校园,更看到了北京城市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他们说如果当初坚持不让洪健城来华留学,现在肯定后悔。如今的洪健城因为工作原因,主要辗转于中国厦门、海南和泰国曼谷这三个城市,中文早已成为了他的主要工作语言,中国也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已有的成绩源于曾经加倍的努力。洪健城坦言,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本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阶段的中文学习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依然记得大一时一门很难的必修课——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时,他几乎把课本古文从头到尾默写了一遍,时至今日洪健城还笑着感叹:“能通过考试就已经不错了!”

艰苦的学习过程却给予洪健城莫大的收获,他觉得自己在本科学习期间接触到《论语》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至今《论语》里很多思想观念都还影响着他的生活。《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他变得更包容、更宽宏大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则让他善于观察自己周边的人和事,领悟到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有值得他学习的地方;“小不忍则乱大谋”则让他在处于20岁这个最急躁的年龄中逐步变得成熟、有耐心。他说,这些都是因为坚持沉浸中文学习才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在学习竞争激烈的中文系,洪健城与来自全中国最优秀的文科学生一起学习,他坦言遇到学习困难及压力时,常常需要自己“扛”,但不能一味“闷扛”,必须时刻有较强的“求生欲”,不断向有经验的师兄师姐请教,自己也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去查阅参考资料。“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具体解决”,通过日常一点一滴的努力把具体困难分步化解,压力也随之化成了更强的学习动力。当然,洪健城认为自己还是因为有着一颗喜爱“中文”学习的心,所以在遇到一些学习困难时,对中文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也成为了他不断向前迈进的一盏“明灯”。

他说:“在今后的人生中,中文还要陪伴我走很长很远的人生道路!”

理想而诗意

听缪斯之语

洪健城对音乐有着特殊的偏爱,他13岁就开始学习吹单簧管,15岁开始学习声乐。“其实我很早就喜欢唱歌,母亲喜欢在家播放音乐,但我小时候比较害羞,一直不敢唱,后来看了真人秀节目,发现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勇敢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就开始认真学习唱歌。”此后,他寻到了自己的缪斯——歌唱。

B093

吹单簧管的洪健城

来到北大,洪健城依旧没有停止对音乐的追逐与探寻。他大一开始参加北大学生合唱团的活动,2014年和合唱团的朋友们一起去欧洲参加世界级比赛,演唱的两首歌曲都获得了金奖。但比起那象征着荣誉与辉煌的奖杯,洪健城觉得最难忘的还是那年夏天大家一起排练的时光。当时,北大专供学生活动的新太阳学生活动中心还没投入使用,他们团队只能在艺园楼上排练,暑假天气十分炎热,那里没有电梯、没有空调,每天要很早去排练,整个假期没有回家,但是大家都有相同的目标——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北大学生的实力与风采。除了合唱,洪健城还对中国的传统乐器产生了兴趣,他的泰国朋友告诉他,中国古筝的声音就像流水一样,十分动人,因此他还尝试学过一个月的古筝,古筝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乐器,想要弹出清亮流水般的典雅效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他最终因为学业繁忙而放弃了学习,但这段经历还是让他体验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乐器的音乐形式。

作为北大合唱团的一员参加世界级合唱比赛

课业之余,洪健城也参与录制了中国许多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2017年初,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2017年7月,受浙江卫视邀请参加《向上吧!诗词》节目,2017年9月受东方卫视邀请参与录制《唱响中华》,2018年1月参加湖北卫视制作的《非正式会谈》,同月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邀请参加《留学为你来》春节特别节目的录制......在节目中,他展现了自己多年积累的中文实力,也展现了自己扎实的声乐功底,为自己在中国的学习生涯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天性喜欢安静生活的他,觉得“赶场子”录节目的生活并不适合自己,他更喜欢在家里独自放放音乐,哼点儿小曲儿,这都是独属于他自己的“小确幸”。

洪健城说,自己从未想过将来走专业的声乐道路,他不愿意把音乐变成自己的职业,也许在他的眼中,将自己喜欢的事情仅仅当作爱好,才更能感受它的美妙。

参加学校元旦晚会

乐观而独立

谱生活乐章

来到中国后,洪健城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校园里学习,同很多留学生一样,洪健城惊讶于北大学生学习时的拼命,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在北京学习多年的他觉得自己早已适应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连走路也快了,跟家人出去旅游他永远是走在最前面的人。在生活起居方面,洪健城一直十分规律,早睡早起,从不拖延。早起对于他来说就像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在白天干完所有的事情,还可以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拓展兴趣爱好。比如亲自下厨做菜,留学期间,他十分想念家乡菜的味道时,便会自己下厨,北大东门外不远便是“宇宙中心”五道口,那里有很多泰国调料可供选择。讲到这里,洪健城腼腆地笑道:“中国菜反倒没好好学,只会西红柿炒鸡蛋一道菜,怪学校的美食太多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洪健城非常感恩于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学习帮助。学院里有一位与他同门的中国师姐,在他完成硕士论文期间,给予了他很多数据处理方面的帮助。对于自己的硕士导师,洪健城更是心怀感激。去年夏天,他的导师有四个学生要毕业,从交论文初稿一直到论文答辩期间,她都处在身体不适的状态。即便如此,她始终耐心地关注学生们论文的进度,一遍一遍地提出问题与建议。洪健城说:“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很辛苦,现在回头看,更是感激于导师的耐心与敦促。”

通过在北大六年的学习,洪健城认为自己掌握了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从理想主义者蜕变成了一个乐观的现实主义者,学会了“扛”问题。他引用了一句中国古话来形容自己的最大感悟:“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在选择职业时,洪健城也践行了自己的这份感悟,他坦言道:“因为我不是学管理专业出身,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工作之后有很多能力需要学习,比如看公司相关报表,学会快速核数,这些对于文科生的我有点为难,不过我还是相信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也正是因为这份乐观肯“扛”的精神,才让他的生活中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

旅途中的洪健城

即便洪健城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其修习的专业无关,但他依旧对曾经在北大的生活充满了怀恋,除去专业知识,北大教会给洪健城更多的还是做人做事的方法和素质——老实做事、 兼容并包、批判思维、不断创新,洪健城这样总结道。

北京大学给予了他发展自己爱好的足够的空间,同时又锻造了他乐观独立的性格,因而他才能够心怀诗意,脚踏实地,在人生的道路上,从容不迫地前行。

洪健城

洪健城,20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8毕业于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曾任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研究生会文艺体育部部长。硕士毕业后进入世界上最大的华人跨国公司之一正大集团工作,目前就职于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事业中国中东南区办公室,任集团副董事长事务助理。


来源: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

采访、文字:刘芊妤

编辑:李芯怡

图片: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