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L不仅仅是一次中东旅程,更是一次对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零距离接触。CAMEL是个有温度有责任感的项目。
这几天北京下了场久违的大雪。晚上八点四十,裹得严严实实的满园,脸被冻通红的谢宇程阳如约接受了CAMEL的采访。
作为CAMEL图标的共同设计者,满园则用阿拉伯书法画出CAMEL图标中的骆驼,而谢宇程阳作为CAMEL宣传组的负责人则把它最终制作成了LOGO。
但这次采访不仅仅关于这个LOGO,更与项目成员将要体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以及将要讨论的媒体话题有关。作为在两个领域颇有心得的学生和CAMEL2016多哈会期的成员,满园谈论了远方依然炎热的阿拉伯世界,和她对伊斯兰书法艺术的理解与向往。谢宇程阳则提到了他对于媒体的诸多见解,以及坚持了九年的新闻理想。在今天的推送中,我们将关注满园和她的故事。
方向大概是大学里最难找的东西,在北大尤其如此。到了大学后,我们的选择多了,人自然会迷茫。但满园在高中念书时,就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她想来北大学阿语。在报志愿时,她甚至把从提前批到三本的所有志愿都填上了阿拉伯语。但天不遂人愿,第一年把机读卡涂错的她,只能复读一年。而她高中的好友考上了北大,于是那个女生选了公共阿拉伯语课,“学了一点就写几句给我,每次收到心里还挺暖的。” 满园是个心平气和的女生,她接受了自己的失误。虽然复读一年不甘心,但也没抱怨什么。在第二年的高考中,她以北京市榜眼的成绩进入了北大阿语系。
问及她对阿语如此热诚的原因,满园打开了话匣子。她出生在一个穆斯林家庭,小时候在家里不太系统地接触了伊斯兰文化,有时也会翻看用阿拉伯语写成的《古兰经》。虽然看不懂,但她依然很喜欢这种翻看的感觉。所以在高中时,她下定决心如果有选择机会的话,就往阿拉伯语这个方向发展。在高二时,天性文静的她看到了北大阿语系创始人马坚先生的一句话不禁热血沸腾:“我是穆斯林,又是中国人,肩负着宗教和国民的双重义务,我决意同时履行这两种义务。“她的心里更多了一份作为穆斯林的责任感。在那一刻,她知道了自己的路,也看见了马坚先生在这条路上并未远去的背影。
满园坐在未名湖畔
她进入北大的年份是2011年。在那一年,“阿拉伯之春“在突尼斯埃及陆续上演。这一剧变更引发了阿拉伯世界的一系列动荡,从利比亚到也门再到叙利亚。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极端分子也趁各国政局动荡制造事端,使得暴力恐怖事件在中东不断蔓延,并扩展到了更大的区域。“伊斯兰”在这个语境下,也慢慢与”暴力“”恐怖“这些可怕的名词联系在了一起。在北大的校园里,很多人并不了解伊斯兰文明和穆斯林这个群体。近几年媒体对于中东事务的报道和社会中一些人的片面分析,对北大人不无影响。
满园觉得这些事件的背后很复杂,但不能以此简单地给穆斯林这个群体贴一个标签,缺乏对于伊斯兰文明的了解是造成了偏见的原因。“在阿拉伯语系和对阿拉伯文化有了解的圈子里,对穆斯林并不会有太多的偏见。但是比如上政治课,听大家发言有时就会明显地发觉有同学对穆斯林、伊斯兰文化还不是很了解,自己觉得挺心疼的。”再比如这次巴黎暴恐事件。有很多文章直接把矛头指向穆斯林。然而直接贴标签的人往往忽略了更多被贴标签的难民是无辜的。他们中很多都是本国的中产阶级,原来曾从事医生,律师这些拥有有着专业技能的体面行业。因为战争的缘故,从家乡被迫逃亡。而这种事越多,作为穆斯林的她就越觉得应该尽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事实,消除偏见。
她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一点。她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她把阿拉伯语学得精通,在阿拉伯语四级考试中取得了北大第一全国第四的成绩。她坦言学阿语前对阿拉伯世界的认识是平面化的,但在学习后发现不同国家各有各的文化历史背景和特点,对阿拉伯文明的认识更加细化了。但是阿拉伯文明于她而言魅力不减。她最早接触阿拉伯书法时,认为阿拉伯书法中可以将单词任意分拆、随意组合,后来逐渐意识到阿拉伯书法中其实是有内在的规律的,是在规定之中自由的变化,是极具魅力的。又比如说在她系统学习了阿语、可以用阿语与人交流、阅读阿语书籍后,对于阿拉伯文化又有了更近距离的了解以及切身的体悟。
然而阿语号称三百年才能学会,很多同学虽然对阿拉伯文化感兴趣,但却对阿语望而却步。但满园觉得语言是基础,“语言是民族思维的体现。语言也是十分有意思的,是值得用心体味的,从语言细微处可以感受到文化。比如阿语中汉语直译“下雪了”,但在阿语中其实表示的是 “快乐”的意思。这是沙漠地区的人很难看到雪的缘故。而现在有人对阿拉伯和伊斯兰产生了一定偏见,其实一部分原因是语言不通,无法得到第一手信息的原因。
满园自认为并没有很高语言天赋,关键还是兴趣。“对我的采访中曾提及我有“责任感”、“使命感”,其实我在学习阿语、阿语书法创作的过程中并不会想那么多。只是因为我有兴趣,所以我希望把手头的事做好罢了。可能唯一不太一样的是我的兴趣点较为独特,也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只要有一份爱,别人说多苦多累,自己都不会觉得。满园觉得,大家觉得阿拉伯语难主要是对于阿拉伯文化缺乏了解。她想尽可能使阿语易于被人接受。被问及如何促进阿语推广时,她说自己会利用专业的优势,更多地向大家宣传阿拉伯书法、艺术这方面的内容,填补大家对阿拉伯文化了解的空白,从而减少对阿语心理上的隔阂。而她也在不断提高自己阿拉伯语书法的水平。而书法、绘画可能是最直接的方式,来告诉大家伊斯兰教、穆斯林文化中美好的东西。书法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且阿拉伯书法是一种特别灵活的艺术,是一种可以把书法和绘画结合在一起、一种特别有意思的艺术,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但她在真正在写字、画画时不会考虑这些意义,只是简单的看到美好的东西,希望把它们分享出去。她有个“坏毛病”从小就喜欢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她听讲座的本子上被画满了各种图案。而这正是阿语书法艺术的基础,因为阿语书法中,一幅字也可以是一幅画。她觉得创作就是灵感的体现,有时正是课上随意的一笔让我看到了创作的雏形。
谈到阿语书法与中国书法的异同,她认为汉语和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把文字当作艺术形式的语言。在书写过程中能体会到人们对于艺术的审美是相通的。阿语书法也会讲究空间的布局、文字间的疏密关系,正如汉字书法中讲究留白空间一样。她觉得与汉字书法相比,阿语书法更加灵活。书写过程中可以将阿语单词拆分成字母再进行组合。这也是阿语书法中的魅力之一。而阿拉伯人和中国人的审美是相近的,但是也有不同。比较阿拉伯人和中国人写的阿语书法,会发现阿拉伯人在技法上会采用“描”的形式,但受中国书法影响的中国阿语书法家习惯一气呵成。
阿语书法设计的过程讲究画和字相互协调。比如CAMEL的设计图案,她看到了CAMEL的英文名,第一反应是用一个骆驼呈现。之后她根据CAMEL的中文名,写出了对应的阿语,并用这几个阿语词汇组成了骆驼形状。但“具体眼睛、耳朵用什么字母是不断尝试的结果”。
除了阿语和书法,满园认为如何做人对于改变大家眼中伊斯兰和穆斯林形象更为重要。她觉得每天跟大家说“穆斯林好”是没有用的,穆斯林在说这句话,其实就把自己与大家分离开了。她很喜欢“上善若水”这句话,这其实是一种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过程。她说“作为一个穆斯林,如果我能和大家相处好,能给大家带去快乐,那么大家在听到“穆斯林”的时候,脑海里就不会浮现暴恐分子的形象,而是身边的穆斯林。所以我觉得这就像水一样,是很温润的。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身处的环境中,大家对穆斯林都挺友善的,我也没有感受到过分的隔阂和偏见。”
身着学位服的满园
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政策下会向西发展,与伊斯兰国家的交流是件必不可少的事。满园认为中国特别神奇的一点在于,几乎所有的文化在中国都能很好地融合,比如中国回民的穆斯林文化已经是一种中国化了的状态。同时,中国在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上有其历史和文化的渊源,在历史上并没有断层。而在当代社会受媒体报道、世界格局变化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可能在潜意识里给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文明贴了个标签,在与穆斯林打交道的时候,心里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隔膜。无论是否是穆斯林,大家都是平等的人,只是大家有不同的信仰而已。她认为在交流方面,只要有了“开放平等的心态交流就会没有问题”。
CAMEL的初心是希望在两种文明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活动不是目标,活动引起的讨论,激发起人们的理性探索欲才是目的。CAMEL希望人们能对伊斯兰文明有更多的认识,在平日里说到这个名词时,会想起真正的穆斯林,而不是联想到拿着AK47的极端分子。
对于谢宇程阳的采访将在 下期推出。
想与满园和谢宇程阳一起踏上旅程,探索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吗?
快来报名CAMEL吧
请下载链接中的报名表:http://pan.baidu.com/s/1gdJLFxx
填写完成后保存为PDF格式与个人中英文简历一并发送至以下邮箱:joincamel2016@163.com
我们将在报名截止后即刻启动代表选拔工作,请申请者静候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