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7-10
  • 深度报道
  •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编者按】

美国留学生艾文(Cody Abbey)这两天火了一把。

他在北大2017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讲自己对“君子和而不同”的理解。凭着流利的中文、幽默的演讲和高颜值,典礼还没结束,他已经迅速地圈了一波粉。

捕获.JPG

视频:艾文在2017年北大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Cody是北大燕京学堂2015级的研究生。他本科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学习公共与国际事务专业。

微信图片_20170710182610.jpg

学古代汉语,读儒家经典;做学生会主席,组织学术论坛;演话剧、玩主持,还参加车协骑行活动——这个美国小哥哥的北大生活格外精彩。

【“为什么我们学校没有中文课?”】

高中时期,Cody向自己学校的校长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那时的他出于兴趣,正在跟随一个公益汉语班学习中文。尽管中文很难,但在坚持下来之后,他很快就迷恋上了这门语言。当时,他生活在长岛。由于他所居住的小镇中国人很少,他甚至常常在下课后跑到中国城去,和那里的中国老人学下象棋,用中文买珍珠奶茶,锻炼自己的发音。

面对他的问题,校长回答道:“因为我们要为你们上大学做准备。上大学的时候你们需要阅读一些经典文学,我们要让你们学‘有用的语言’。”Cody并没有被这个说法说服。他想,经典文学不光是德国、法国有,中国也有自己的经典文学。

没想到,在他提出这个疑问之后的第二年,他的高中就开始开设中文课了。尽管那时Cody已经去往普林斯顿读书,他还是感到惊讶又高兴。

高中升入大学之间的暑假,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在郑州的一所学校里上中文课。从那之后,几乎每个夏天,他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项目来中国参加活动。

微信图片_20170710182617.jpg

Cody在西安

在普林斯顿读书时,他每学期都修中文课,甚至还选修了古汉语课程,学“三顾茅庐”,也学儒家与道家文化;他加入了中文话剧社,在《恋爱的犀牛》里演“牙刷”,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他的本科毕业论文讨论的是中国的高考改革,他想探究的是,不同的中国人对于高考和自主招生都怎么看?

【结缘北大】

正因为关注中国的高考,他很早就开始对北大感到好奇:这个从如此众多的学生中录取极少部分精英的大学,究竟是什么样子?

偶然的一次机会,有朋友给Cody发来了北大燕京学堂的招生简章。这个新设立的学位项目以“跨文化交流:聚焦中国,关怀世界”为基本定位,旨在培养沟通中国与世界的中国学硕士研究生。

这个项目从各个角度来说,都符合Cody的期待。他成功地通过申请,成为了燕京学堂的第一届学生。

微信图片_20170710182621.jpg

Cody和燕京学堂的同学们

燕京学堂的第一批学生来自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语言、经历与背景。对Cody而言,这不仅可以让他更了解中国,同时也让他更了解世界。

学堂为学生提供人文、社科领域一系列和中国问题相关的跨学科课程,学生也有充分自由选修北大其他各院系开设的课。同时,实地调研是燕京学堂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参观、访问、讲座、互动,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对中国产生更加生动和深刻的理解。

Cody喜欢哲学系的孟庆楠老师开的《儒家思想经典选读》课程。这门课全中文授课,以原文选读的方式,由学生轮流领读并逐句解析。他觉得,从这门课中,他不仅学到了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更重要的是学习了如何以儒家思想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

课余生活就更加丰富多彩了。他去北大剧社演过戏,跟车协一道去京郊骑行,还加入了北大研究生会,常常客串不同活动的主持人。

微信图片_20170710182628.jpg

Cody主持研究生新年晚会

2016年,Cody被评为了“北京大学年度人物”。他在竞选时说,希望自己能做“三座桥梁”:成为燕京学堂与学堂中不同国家的学生们沟通的桥梁;成为燕京学堂与北大其他院系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北大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而他也一直在这样努力着。

他组织成立燕京学堂研究生会,并担任执委会主席;成立英语新闻角,帮助北大其他院系的学生们练习英语口语。

去年,他和他的同学们花了6个月的时间,筹备举办了第一届燕京社会创新论坛,主题是“构筑中国教育均衡之桥梁”。论坛吸引了七百多位申请者,最终35位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们脱颖而出:他们就读或毕业于如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当中不乏政府组织创始人、社会企业家、外交官、教师、计算机工程师等。论坛期间,青年代表们实地走访打工子弟学校与城市小学,直面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并提出各自的提案,为改善这一现象建言献策。

微信图片_20170710182632.jpg

第一届燕京社会创新论坛

【谦谦君子 和而不同】

在筹划设立燕京学堂研究生会时,Cody和他的同学们先投票选出了英文的研会标语:“United Through Our Global Diversity”,这个标语由2015级俄罗斯学生Anastasiia Ilina提出。后来,中国学生陈振兴把这句话翻译成了中文:谦谦君子,和而不同。

Cody对这句话充满了兴趣。他觉得,这句话很好地表达出了他在北大成长的主线,也成为了他未来人生规划的指引。

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他演讲的主题也正是“君子和而不同”。

微信图片_20170710182636.jpg

Cody是第一个作为毕业生代表在北大毕业典礼上讲话的留学生。发言稿是他自己写的,讲的也都是在北大读书时,他最有体会的事情。

社会学系的博士生早晨要做“乞丐蹲”,吃饭睡觉要讲“阴阳五行”,Cody并不太懂这些讲究,他们却成了很好的朋友;车协的活动重视纪律与集体性,他最开始感到不太习惯,但渐渐被协会内部互相帮助、一同拼搏的精神所感动;他与同学成立英语新闻角,他们畅谈的主题多种多样,各种观点在这里交织、碰撞……

微信图片_20170710182639.jpg

Cody在今年毕业典礼现场演示“乞丐蹲”

尽管有那么多的不同之处,Cody却说:“在北大这两年,我们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变成了很谈得来的朋友。”

在他看来,表面上普通人似乎无法左右国际问题,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跨文化交流,一点点地改变这个世界。

民粹主义、反全球化、恐怖主义、战争冲突……“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冲突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太少而导致的呢?”每个人都尝试着去走出固有的观念,去变得更包容、更开放,与不同于自己的人相处;所谓“和而不同”,其深意便正是在此。

微信图片_20170710182643.jpg

如今,Cody已经走遍了中国一半的省份。面临毕业,他自然而然地说,自己应该会留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