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01
  • 深度报道
  • ghzhb

2022年7月13日,作为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大学博物馆在线展”系列活动之一,联盟成员校牛津大学在线上举办“皮特·里弗斯博物馆虚拟展出工作坊”(Pitt Rivers Museum Virtual Tour Workshop)活动。来自北京大学历史系、元培学院等学生代表潘米奇、许坤、陈至清、王晓缘、姬方盈、史瑀昕、李晨阳等7位同学,同来自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高校师生,共同对“IARU虚拟博物馆之旅”之“牛津大学皮特·里弗斯博物馆项目”进行测试并开展讨论、提出建议。

工作坊由牛津大学皮特·里弗斯博物馆研究助理Marenka Thompson-Odlum女士主持。牛津大学“花园、图书馆和博物馆项目”观众与参与支持部主管Helen Adam女士、皮特·里弗斯博物馆Mulatka藏集主管Thandi Wilson女士及艺术家Annie Rickard Straus女士等嘉宾一同参与研讨。

研讨会以简短的与会师生介绍开场。其后,Marenka对皮特·里弗斯项目的当前进展进行报告。Marenka表示,以新冠疫情为契机,皮特·里弗斯博物馆开始了数字化转型,通过将线下博物馆虚拟化,有利于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利用好博物馆的宝贵资源,促进博物馆对公众的可及性。虚拟博物馆突破了线下博物馆的空间限制,旨在将更多的展览与幕后策展故事带给观众,让皮特·里弗斯博物馆意图传达的反思“殖民主义”价值观更有力地传递给社会。

与会学生结合会前虚拟游览测试,对皮特·里弗斯虚拟博物馆未来改进方案提出建议。北大学生代表积极发言,为项目贡献 “北大智慧”。博士生潘米奇同学提出,目前线上博物馆仅提供英文版本,未来项目可以增加多语种支持,为不同语言和国别的访客提供个性化导览材料,不仅更好地帮助参观者理解文物,也呼应博物馆突破“殖民主义”价值观主题。许坤同学建议在 “虚拟游览”(virtual tour)示窗之外增加“展品目录”(index)示窗,有利于参观者充分利用虚拟展馆优势,精确快速地定位藏品。姬方盈同学建议,在未来可增加虚拟博物馆多种参观高度,更好服务各年龄段及观展需求的观众。陈至清、李晨阳、王晓缘、史瑀昕等同学也提出了各自的提案,包括增加听障人士参展设施、提升虚拟展览图像分辨率、优化虚拟参观流程等内容,受到了来自博物馆方面及与会师生的一致首肯与好评。来自联盟其他高校学生也积极参与,提出增强交互式操作、增加展品多媒体形式介绍等。大家积极交流,气氛热烈。

最后,Marenka邀请全体参会人测试仍在制作中的虚拟展览互动程序“去殖民化的两难”(Decolonial Dilemma)。该展出将作为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大学博物馆在线展”重要组成部分于近期上线,面向联盟成员高校师生及公众开放。


供稿:潘米奇、许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