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青年汉学家,勉励他们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11月14日至16日,2025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举行,应邀参会的51个国家的61名青年汉学家给习近平主席写信,分享从事中国研究的经历和体会,表达进一步研究好中国学问、发挥文明沟通桥梁作用的愿望。这61名青年汉学家中有11位来自北京大学的师生校友。
11月14日上午,北京大学青年汉学家和留学生代表学习习近平主席给青年汉学家重要复信精神座谈会在临湖轩西厅举行。党委常委、副校长方方参加会议并与参加写信的青年汉学家和留学生代表进行座谈。
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高山(埃及籍)是本次向习近平主席致信的发起者之一,他深深感动于习近平主席复信的深切勉励,表示将绝不辜负这份珍贵的信任和期许,定会自觉肩负起责任和使命,立足教书育人岗位,坚定不移做融通中外的友好使者。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博士生罗维卫(俄罗斯籍)表达了给习近平主席写信并收到复信的激动心情,他表示,未来将不辜负习近平主席的嘱托,沿着青年汉学家的道路继续研究,为传播中国文化、搭起世界人民友谊的桥梁贡献力量。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18级博士、“新汉学计划”博士后鲁昕(亚美尼亚籍)表示,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让她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忱,自己将做好本职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为亚美尼亚人民了解中国打开窗口。中国语言文学系2022级博士生阮氏绒(越南籍)、中国语言文学系2025级高级进修生白帅吉(印度籍)、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5级博士生刘司南(埃及籍)、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区域国别学)2025级博士生李俊生(意大利籍)、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博士生杨光(加纳籍)、历史学系2023级博士生洪恩惠(韩国籍)等“新汉学计划”留学生代表分享了学习重要复信精神的体会。
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康涛,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贾积有作为“新汉学计划”指导教师代表分享了学习习近平主席给青年汉学家重要复信精神的心得体会,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青年汉学家和留学生同学的交流和沟通。教师代表从了解汉学研究历史、探索文化交往史、掌握教育新技术等方面提出学习建议。参会师生代表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复信精神、做好汉学研究、讲好中国故事进行深入交流。
方方表示,北京大学作为“新汉学计划”首批入选高校,迄今已累计招收并培养来自全球各地的177名留学生。北大将继续高质量参与并推动这一计划,汇聚一流师资、拓宽优质生源渠道,坚持立足学术本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实践育人,让留学生们在知行合一中读懂真实中国,不辜负习近平主席的殷切期望。他鼓励青年汉学家和留学生同学按照习近平主席重要复信精神,继续在燕园潜心学问、观察中国、理解中国,通过系统的学术训练与深厚的文化浸润,逐步成长为能够引领学术思潮的汉学研究者、融通中外的翻译人才、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和客观讲述中国故事的青年先锋,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