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29
  • 新闻快递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全会公报,系统总结“十四五”辉煌成就,科学擘画“十五五”发展蓝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思想引领力和实践驱动力。

10月22日,国际合作部以部务会第一议题的形式,集体学习中央关于全会精神的权威报道特别是《新闻联播》播发的《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等内容。大家一致表示,国际社会对全会的广泛关注,充分彰显了中国道路的全球影响力。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全会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把学习成果落实到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北大实践中不断展现开放合作新气象。

10月24日,国际合作部召开支部大会暨北京论坛筹备工作扩大会,集体观看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盛况,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全会关于“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部署。同志们结合工作实际深入交流研讨。国际合作部部长、党支部书记李昀强调,要坚持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持续优化全球合作布局,建强包括北京论坛在内的优质交流平台,更好发挥平台支撑辐射作用,深化交流交往交融,广泛引才育才用才,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学习期间,国际合作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国内国外联动、集中学习与分组讨论并行的多样化学习形式,确保学习范围全员覆盖、学习效果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全会也在广大外籍与港澳台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积极开展学习,畅谈心得体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卓越成就,认为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带来了机遇,纷纷表示愿做中国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北大力量。


附:部分外籍与港澳台师生学习感言

北京大学访问讲席教授方德万(Hans van de Ven,荷兰籍):正如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所指出的,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政治、科技与国际形势急剧变革的时代。变化或许是永恒的,预见未来却变得愈发困难。在思考当今挑战时,我常想起美国原国务卿迪安·艾奇逊的论述——这位曾担任助理国务卿和国务卿的政治家,亲身经历了二战后更为剧烈的变革时期。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不仅未来难以预测(这本是常态),连当下也变得难以捉摸。”我们似乎正步入一个类似的时代。世界各国政府要引领全球安然度过这个时代,面临着巨大挑战,这些挑战很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在我看来,这份公报的积极意义在于表明,中国意图遵循一条稳健、可预期且可靠的发展道路,这显然与某些国家形成对比。但公报也暗示,固守既往路径已不可行。它强调,要为中国开创崭新未来,必须在各领域推行具有创造性、可持续的变革,而中国方兴未艾的高等教育领域所提供的高质量教育与科研,正是这种变革的部分基础。前进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挑战,正如前几年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冲击,但公报所阐明的稳健与创新,必将是指引前行的方向。

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高山(Alaa Mamdouh Akef,埃及籍):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公报,我对“十五五”规划描绘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规划中关于科技创新的部分让我感同身受。学校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教学规划,既让我能潜心研究,也能让我有参与中国发展进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容,则让我想到了我的教学工作。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我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们既具备国际视野,也能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能通过教学在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展望“十五五”,公报提出的发展蓝图让我对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方向更加清晰。同时我深信,未来中阿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人文交流会更加紧密,而我,会继续做一名坚定的参与者和沟通者。

政府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林明丽(中国香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香港借着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不但是国际金融中心,更在今年成立了国际调解院,有助于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各国及各地区间的争端解决,拥有了更多新的发展机会。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够更好地发展经济,推动贸易及创新。作为北大的香港学子,面对着如此多的机遇与可能,我会在北大夯实学术基础、锻炼过硬本领,未来更好地建设香港、建设祖国。

燕京学堂2025级硕士生袁筱薇(中国澳门):作为一名学习经济学专业的澳门学生,国家在“十四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令我倍感振奋,也让我对“十五五”时期的发展蓝图满怀期待。未来,高质量发展将成为驱动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核心引擎,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澳门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典范,其繁荣发展始终离不开祖国的坚定支持与持续开放。“十五五”规划中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部署,更是为澳门发挥“一中心、一平台”的独特优势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我深信,依托祖国腹地、联通世界的澳门,必将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扮演更关键的角色。这激励着我们澳门青年一代把握时代机遇、锐意进取。未来,我期待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中葡平台建设等领域贡献专业所学,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时代洪流,与祖国同奋进、共成长。

国际关系学院2023级博士生林景茂(中国台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字里行间的使命感让我心潮澎湃。公报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论述,更为两岸关系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十五五”时期大陆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阶段,潜心钻研专业知识,持续提升自身能力。同时,要主动扛起桥梁纽带责任,向台湾亲朋好友讲清祖国大陆的发展机遇与对台政策,助力两岸融合发展。台湾同胞绝不会是“十五五”规划的旁观者,我们必将与大陆同胞携手并肩,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石婉心(Warissara Suksomboon,泰国籍):作为在华留学生,我高度赞赏“十四五”时期中国取得的卓越成就,并十分支持将科技自立自强确立为“十五五”的核心任务之一。中国着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强化原始创新,在半导体、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和生物科技等关键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同时,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实体经济和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提升了产业安全和国际竞争力,也为绿色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共赢合作的胸怀,为全球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不仅造福本国,也为世界共享机遇。我非常期待中国继续深化国际教育与文化交流,携手世界各国实现共同进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系级科研学生Erdogdu Berkay(土耳其藉):能在中国亲历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全会,我感到非常幸运。全会聚焦关键领域深化改革,谋划长远发展蓝图,是凝聚集体智慧、明确发展方向、部署重点任务的生动写照,也将为亿万人民带来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全会充分展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与坚决有力的执行决心。尽管国际形势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但中国政府总能灵活地调整战略,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奋勇前进。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我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对未来规划的坚定信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