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至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年会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5大板块、128场活动,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千名演讲嘉宾齐聚一堂,共议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启示。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哈·阿尔贝特·穆鲁教授,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沈雷歌,工学院教授李启亮,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助理教授雷震,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纳瓦尔·基肖尔·巴达里受邀参加本届论坛年会,围绕科技创新、跨国合作等议题发表前沿观点,贡献北大国际视野和科研力量。

穆鲁在论坛年会开幕式暨全体会议作嘉宾演讲

沈雷歌在论坛圆桌对话作发言分享
3月27日,在论坛年会开幕式暨全体会议上,穆鲁作嘉宾演讲。他介绍了激光加速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他在怀柔科学城校区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的工作,并表示,只有通过全球合作,依靠大型团队、大规模设施和大数据,人类才能形成创新的协同效应以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多种挑战。北京利用独特的尖端设施和学术资源组合来推动激光科学及其工业应用的突破,将成为新的激光科学中心。沈雷歌在论坛“深化全球科技合作,携手推动可持续发展”圆桌对话中围绕建立跨国联合实验室集群、完善国际科研人才“旋转门”机制、搭建天文数据开放平台等进行了发言分享。

李启亮、雷震和纳瓦尔参加论坛开幕式、国际青年论坛
3月30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北京国际青年创新发展论坛举办。论坛发布了“在京国际组织外国专家和海外人才服务包”,围绕出入境便利化、国际交流、人才引进和融入服务4个方面,推出14项创新举措,为国际人才提供从“落地北京”到“扎根北京”全链条服务,助力国际组织在京发展。
“服务包”实施后,国际组织邀请来京的外籍专家可享受通关及出入境相关便利政策。“服务包”还将提供综合职场服务,支持在京专家学者到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履职,推荐优秀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实践,支持在京国际组织申报公派出国留学项目。
人才引进方面,国际组织所聘用的留学归国人才可办理留学人员工作居住证和人才引进。外籍人才还可享受文化交流、医疗补助、健康管理、学习培训、就业创业、便捷生活等一系列融入式服务。
背景链接
中关村论坛是中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旨在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创新思想和发展理念,共议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共商全球创新规则和创新治理,共同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新闻来源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新闻来源:光明网
穆鲁在论坛年会开幕式作嘉宾演讲:北大新闻网
北京国际青年创新发展论坛新闻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