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2021年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院助教助管培训之第二讲:英文授课能力实战工作坊于地学楼202教室进行,本次工作坊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田剪秋副教授主讲,讲授内容由英文授课语言能力、英语交流讨论能力,组织英文研讨活动三个部分组成。

田剪秋授课中

助管助教同学们认真听讲
工作坊以斯坦福大学历史学David Kennedy,theDonaid J. Mclachian教授的“如何讲课”视频配以田老师的耐心引导讲解展开,总结关于英文授课语言能力的关键词,分别是Occasion、Help、Language、Organization、Research、Appearance、Manner、Introduction、Simplicity、Clear、Accordion、Repetition、End和Done,进行逐一阐释及说明。讲解完英语授课语言能力的关键环节后,老师组织学生们两人为一组,开始练习自我介绍并用英文组织语言进行小型讲座的演练。



助管助教同学们积极演练
第二部分英语交流讨论能力,田剪秋着重说明用英文交流讨论最重要的三个环节:问题、聆听以及人际交往技巧。田剪秋再次组织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练习如何用英文组织引导小组讨论。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对使用英文能力辅助支持英文授课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习得非常实用的技巧。
6月18日下午,2021年北京大学暑期学院助教助管培训第三讲:志愿服务的原则与经验分享活动在线上举行。


线上分享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9级博士生,曾获“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19”“北京大学第13届演讲十佳冠军”“海淀区十大明星志愿者”称号的尚俊颖同学就“志愿服务的原则与经验”主题与助管助教同学们作详细分享。他提出“什么是志愿?”引导同学们思考,总结四个关键词概括“志愿”的含义,分别是自愿、无偿、公益以及平等。他认为,作为一名志愿者,在面对志愿服务对象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同情施舍的关系。接着他又提出如何做好志愿工作的三个基础:第一,提供需求导向的有效服务。第二,注重感受的友情服务。第三,进行可持续的永恒服务。他认为,志愿服务能够建设构建“共同体”,包括不同群体和不同阶层的社会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相对的情感共同体、跨越国界的命运共同体。尚俊颖最后总结,志愿服务是弥补不同阶层的粘合剂,亦是构建情感认同的重要纽带。互动环节,同学们就跨文化志愿服务经历及应急处突等问题和尚俊颖进行了热烈交流。


线上讲解
之后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院老师还向助管助教同学们详细讲解今年工作的基本要求,通过对2021年国际暑期学院平台的课程、学生、教师基本情况进行介绍,提醒助管助教同学如何以时间顺序做好具体工作,并对有关更换课程、成绩评定、成绩公布、重要活动、课程评估以及课程宣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要求和提醒。2021年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院助教助管培训活动第二讲及第三讲活动结束。后续,助管助教同学们还将继续进行包含在线教学平台、全纳教学原则、常用办公软件使用、人际交往及团队协作等模块内容的学习培训,为7月份顺利投入2021年国际暑期学院工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