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8-28
  • 新闻快递
  •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7月伊始,阳光明朗的北京迎来盛夏,北京大学暑期学校也如约而至,拉开序幕。由国际合作部和港澳台办公室举办的暑期来华留学项目、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校、港澳台学生暑期学校分别在6月中旬、7月8日、和7月14日启动,为古朴优雅的燕园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7月11日在贵州举办的首届“学生生态暑期项目”也为炎炎夏日增添了一抹凉意。

7月8日,第七届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校(The 7th Peking University Summer School International)开班仪式暨师生交流会在北京大学湖心岛鲁斯厅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教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高松院士出席了开班典礼并致辞,国际合作部部长夏红卫、教务部副部长刘建波,以及200余名北大国际暑期学校项目师生代表出席了开班典礼。北大国际暑期学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逐步成为北京大学面向国际学生的重要教育与文化交流平台。项目开设了25门英文授课的学术课程,课程内容涉及中国文化、历史、哲学、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环境、体育等多个学科领域,成为我校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收的212名学生来自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耶鲁大学、加州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哥本哈根大学、柏林自由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数十所知名高校。

55d5811f1a4a9.jpg

根据目前计划,北大暑期来华项目从6月中旬到9月初共有 39 个批次 2060人次来校学习,其中校级项目有 20个批次1202人次,院系级项目有 19个批次 858 人次。北大国际暑期项目始终本着“强强合作、以人为本、传承创新、互利共赢”的工作导向,在招生宣传、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加强和优化,整体呈现出招生规模增长明显、北美团组项目形成集群、项目内涵进一步丰富的特点。此外,北大暑期来华项目在校友工作上不断加强,增强了留学生的身份认同感。

除国际交流项目显著发展外,两岸四地的暑期交流项目也开展得如火如荼。7月14日晚,“未名湖畔好读书:2015北京大学暑期学校(港澳台学生)”启动仪式在中关新园群英厅举行。自2012年面向台湾地区及2013年面向香港地区招收学员以来,北大暑期学校近年来受到港澳台地区大学生的高度关注。2015年,北京大学暑期学校(港澳台学生)共招收来自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和台湾大学等44所港澳台地区高校的303名大学生和5名高中学生,人数再创新高。暑期学校项目除课堂内容讲授和教育资源共享外,更增加了在北京、承德两地的文化考察活动,使交流不仅仅停留在校园中,更深入到社会之中,感受历史文化的脉搏和经济发展、民生发展的动态。两岸四地的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体会北大浓厚的人文底蕴和强烈的人文关怀,感受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和国际化气息,培养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更能够对两岸的文化发展、社会动态、文明走向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和更加积极的互动,从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丰富,为两岸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作出青年先锋应有的贡献。

55d5814910b04.jpg

此外,7月11日,由北大牵头,由贵州大学承办的生态文明国际大学联盟首届“学生生态暑期项目”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举行开营仪式。本期暑期项目围绕“走向可持续人类纪的地方智慧”(Local Wisdom for Sustainability in the Anthropocene)这一主题展开,在为期十天的项目中,将通过多元丰富的系列生态讲座和对贵州当地生态环境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并发现贵州乃至中国的生态现状与地方智慧,践行生态文明国际大学联盟的宗旨和理念。来自生态文明国际大学联盟的十二所成员学校的5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期项目。北大校长林建华、副校长李岩松、贵州大学校长郑强等高校领导均对项目表示了赞许和期待。

55d5815836d52.jpg

北京大学暑期学校是北京大学的一道靓丽风景,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学术交流、资源共享,更是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燕园不仅是学术交汇和生长的殿堂,也是充满了国际气息的文化圣地。相信北大暑期学校这段旅程必将成为各地学生学术生涯中的宝贵回忆,亦将成为北大风韵之中不可缺少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