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1日,由北京大学牵头发起,北京大学和贵州大学共同承办的生态文明国际大学联盟首届“学生生态暑期项目”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举行开营仪式。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出席仪式并致词,仪式由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部长夏卫红主持。

参加生态文明国际大学联盟2015生态暑期项目的师生代表合影
本期暑期项目围绕“走向可持续人类纪的地方智慧”(Local Wisdom for Sustainability in the Anthropocene)这一主题展开,在为期十天的项目中,将通过多元丰富的系列生态讲座和对贵州当地生态环境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并发现贵州乃至中国的生态现状与地方智慧,践行生态文明国际大学联盟的宗旨和理念。来自生态文明国际大学联盟的十二所成员学校的5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期项目。
项目开始前,林建华校长通过《项目手册》中的欢迎词预祝联盟首届学生生态暑期项目圆满成功,并对生态文明国际大学联盟寄予了厚望:“我希望依托联盟的组织框架,强化成员之间的国际合作,为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研究支持,同时整合优势资源,在学者互访、学生交换、课程共享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开营仪式上,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在欢迎辞中对参与项目的专家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对于众多世界知名高校师生聚首贵大共商生态大计感到高兴。他说,“各高校通过生态文明国际大学联盟这个机制联合起来,将长期切实地为应对地方、区域和国际层面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在致词中肯定了这一项目秉承的社会使命,并希望“借此构建一个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分享与人才培养平台”。他在致词中说: “教育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大学教育者的共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正在目睹一系列变化有力地塑造着未来绿色教育开展的方式:这包括信息技术的发展,人才的加速流动,联合科研日益普遍,大学之间的横向互动与联合越来越频繁。”李岩松副校长也对本次暑期项目这一创新模式的探索予以肯定:“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生态建设经验得到充分地交流与共享,一个全球化的绿色知识共同体正在逐渐形成。”
中方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吕植教授、外方教授代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Dganit Sadeh Hochstadter博士、学生代表美国圣母大学的Theresa Jin Puhr相继发言,他们都道出了对本届项目主题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项目成果的期待。
开营仪式后,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张世秋教授做了题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国面临的环境挑战与政策应对”的精彩开幕讲座,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和极具视觉冲击的图片对比,对中国历史和当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做了全面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并对如何应对环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出席开营仪式的领导和嘉宾还有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欣教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雪华教授、柏林自由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Dagmar Sibyl Steuwer教授、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乔雪博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