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美高等教育的两所知名学府,北大和耶鲁有着共同的理念和追求。北京大学与耶鲁大学的合作起始于1984年。三十二载风雨历程,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积淀的两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科研合作等诸多领域携手并进。今年,北大与耶鲁围绕新合作协议的签订,藉由耶鲁大学Spizzwinks男声阿卡贝拉清唱团3月14日与北大阿卡贝拉清唱社联合演出拉开“北京大学-耶鲁大学交流周”序幕。3月21日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Peter Salovey)率团来访,签署协议、发表演讲、进行学术交流,将交流周推向高潮。
3月14日晚,“中美友好,唱响青春之歌”两校阿卡贝拉清唱社联合演出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中华厅举行,中国教育国际协会副秘书长沈雪松,北京大学副校长、教务长高松等嘉宾出席了活动,并发表欢迎辞。作为中美人文交流的成果之一,沈雪松副秘书长表示,北京大学与耶鲁大学举办交流周系列活动,是两所百年学府深化交流的成果,体现中美人文交流的精神,也是一次中美青年间的深度对话。高松副校长也在欢迎辞中强调,此次耶鲁大学男声清唱团的来访作为今年“北京大学-耶鲁大学交流周”的开场,不仅展示了美国高校的阿卡贝拉艺术,更标志着两校交流的进一步深化。3月16日,耶鲁大学男声清唱团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演唱会,邀请北大阿卡贝拉清唱社出席演出并联合表演。歌声见证着北大耶鲁跨越一个太平洋的友谊,讲述着32年间共同进步的征途。
3月21日,耶鲁大学校长、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苏必德一行来访。北京大学林建华校长于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会见了苏必德校长一行。陪同会见的还有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医学部副主任方伟岗、心理学系系主任方方等。
林建华校长对苏必德校长一行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随后,双方就中美两国当今热点问题和时政要闻交换了意见,对彼此国际合作项目进行了探讨。苏必德校长认为:“东西方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的学生既需要读莎士比亚,也要能读懂孔夫子。大学应着重于教育事业,适当放松科研方面的投入。”
会后,双方林建华和苏必德代表两校签署合作协议。协议拟建立两校临床医学学生临床选修轮转制度,耶鲁将接收并培训来自北大医学部的高年级临床学生,为医学生在培训方面提供更多临床经验。
随后,苏必德校长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发表题为《Emotional Intelligence:Is there Anything to It?》的演讲,对于其情商理论进行了精要的介绍。该理论将情商的测量分为“感知自己和他人情绪”、“利用情绪思考”、“了解情绪产生及波动方式”、“控制自己和他人情绪以获取正面成效”四种能力。情商理论是近年来对商业企业最有影响的思想之一,苏必德校长领导的实验室曾经对多支团队进行整体的情商测评,提出专门指导团队建设的量化标准。情商理论从最初的商业领域一直扩展到教育等诸多方面。苏必德校长在演讲中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展现出的高情商人格为例,深入浅出地向北大师生介绍了情商理论及测量的科学方法。苏必德校长认为人具有广泛多样的能力,对于如何评估不同特长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界有越来越多系统的方法,未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演讲会后,苏必德校长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高情商与道德、情商量化指标发展前景以及该理论在人际传播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回答。
会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朱善璐在鲁斯亭会见了苏必德,双方就两校长期合作发展的方向进行讨论。朱善璐书记谈到,在当今全球化教育的大环境中,全世界的大学都在积极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方向和主题。两校在未来应发展战略性的合作关系,在过去的良好合作基础上,探讨选择新的发展方向,为世界东西方的高等教育合作的探索作出贡献。对此,苏必德校长热情回应并以“联合”、“创新”、“参与”、“发展”四个词来形容北大。认为北大在大学教育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理念。朱善璐书记提议希望能与耶鲁大学共同研究非洲方面的议题,同时邀请苏必德校长担任2018年北大120周年校庆的校庆委员会顾问。
北京大学与耶鲁大学的合作源远流长,项目丰富,交流深入。每年都有数十位北大学生参加耶鲁暑期学校。北大—耶鲁博士生交流项目则囊括了整个人文社科领域,得到北大师生高度关注。2006年初,两校法学院联合成立的“北大—耶鲁法律与政策改革联合研究中心”在公共政策领域研究中卓有建树。在大学管理方面,北京大学也积极参与了教育部与耶鲁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高校领导高级培训项目(Chinese University Leadership Program),为两校管理层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除此之外,两校还与布莱尔信仰基金会联合开办了布莱尔信仰基金课程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优秀项目,共同举办 “世界校友领导力会议”。
百余春秋栉风沐雨,三十二载友谊相承。沉静的博雅塔依旧,高耸的哈克尼斯塔仍然。历经风雨的友谊之路历久弥坚。贡献杰出的人才和造福人类的科研成果是两校矢志不渝追求的理想。面临着学科发展的新变革和新挑战,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也将共同创新,并肩向前。